新光證券1414東和台股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證券開戶平台

 

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新聞01

維他奶公佈2022/2023 年度上半年業績 香港2022年11月18日 /美通社/ --  財務摘要 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止 之 6 個月 2022/23年度 上半年 港幣百萬元 2021/22年度 上半年 港幣百萬元 變化 撇除匯率 影響變化 收入 3,642 3,604 +1 % +4 % 毛利 1,738 1,727 +1 % +4 % 未計利息收入、融資成本、所 得稅、折舊、攤銷費用及所 佔合營公司虧損前盈利  (「EBITDA」) 473 320 +48 % +50 % 除稅前溢利 175 34 +421 % +382 % 本公司股權持有人應佔溢利 142 33 +332 % +291 % 每股基本盈利 (港仙) 13.3 3.1 +329 % +292 % 每股中期股息 (港仙) 1.3 無 不適用 不適用 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維他奶」或「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為「集團」,聯交所代號:00345) 今日公佈其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止之中期業績。 圖片(1):維他奶管理層展示在香港最新推出的維他奶 鮮植物奶+系列產品。圖為(左起)集團行政總裁陸博濤先生、執行主席羅友禮先生、集團首席財務總監吳茵虹女士。 圖片(2):在香港最新推出的維他奶 鮮植物奶+系列產品。 於回顧期內的六個月,集團大部分市場的收入以當地貨幣計算均錄得增長,總收入共錄得港幣36億4千2百萬元(2021/2022 財政年度上半年:港幣36億4百萬元)。維他奶的團隊專注本業以確保可持續及盈利的收入增長。集團中期毛利為港幣17億3千8百萬元(2021/2022 財政年度上半年:港幣17億2千7百萬元), 主要由於銷售提高。毛利率則維持在48%。經營溢利增加近400%,主要是由於中國內地的表現強勁、重新調整廣告和推廣的時間和支出、加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府補貼、以及經營費用減少所致。 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執行主席羅友禮先生今天於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儘管我們對於集團在達致目標增長及盈利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而感到鼓舞,但我們亦明白要達致長期增長軌跡,仍需繼續努力。儘管如此,除非發生不可預見的宏觀環境變化,我們充滿信心堅守本業將可令我們在往後年度不僅能夠維持並且能逐步改善我們的收入和溢利表現。」 由於集團的財務表現有所改善,公司董事會宣佈派發期內的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3港仙(對上中期期間:無)。 中國內地 — 核心業務表現紮實及創新產品帶動溢利增長  中國內地業務由於加快擴展規模及嚴緊控制營運成本,收入以當地貨幣計算增長4%至人民幣19億1千6百萬元。經營溢利錄得強勁增長,達港元1億3千9百萬港元。 公司於中期期間進一步強化中國內地業務的組織架構及高級管理層的領導能力,以實行逐步加快公司在執行(同店銷售增長)、擴展及創新的三個增長領域上的策略提供動力。維他奶及維他產品的收入均錄得增長,而大部分省份及銷售渠道亦同樣錄得增長。 維他奶一直在豆奶品類維持領導地位,去年推出的VITAOAT燕麥奶銷量持續增長,不但增加收入並且提升向以推崇植物性飲食潮流的消費者對我們品牌的認知度。核心高端檸檬茶產品繼續引領維他產品的增長,而新推出的水果茶及氣泡茶亦深受消費者歡迎。 就二零二二/二零二三年度的下半年,集團將繼續推出廣告和推廣活動,以及在各增長領域上執行集團的策略。維他奶亦會尋找不同方法節省營運開支及控制不斷上升的原材料及能源成本,同時亦會調整定價以維持盈利能力。 香港業務 — (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出口) — 核心業務的優勢,創新產品的成功,推動業務穩定增長 儘管消費意願低迷加上旅遊限制,香港業務收入仍錄得6%增長,此有賴集團穩健的核心業務加上成功創新產品。集團在豆奶及茶類市場所佔的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同時新的定價以及增值項目亦有助保障毛利及控制成本。由於上課日數增加及隔離酒店業務的貢獻,集團的維他天地餐飲業務得以改善。 在非酒精飲品主要客戶業務類別中,強穩的品牌價值及有效的銷售執行確定了維他奶在本地市場的領導地位,在即飲茶及豆奶/植物奶飲品的市場份額亦有增長,並透過推出新產品提供額外增長,創新產品均得到消費者的正面反饋。 與去年同期相比,經營溢利增加17%至港幣1億4千5百萬元。撇除2019冠狀病毒病相關的政府補貼,經營溢利下跌25%,主要由於原材料及燃料成本急劇上漲。 維他奶將繼續於香港業務推動核心業務及推出新產品,亦會優化成本並於不同銷售渠道開拓潛在商機。 澳洲及新西蘭 — 把握消費者對燕麥奶興趣日益濃厚的機遇,帶動持續增長 儘管面對嚴竣的經濟逆境及通脹成本的壓力,澳洲及新西蘭業務以當地貨幣基準計算表現強勁。我們把握消費者對燕麥奶興趣日益濃厚的機遇,以當地貨幣計算,收入增長8%。 我們其他植物奶系列同樣錄得穩健增長。維他奶品牌的收入在各主要的大豆、杏仁及燕麥植物奶等產品系列均錄得增長。燕麥類別在澳洲特別受歡迎,而維他奶已發展成為燕麥及大豆品類的第一品牌。咖啡店銷售渠道表現放緩,但得到維他奶咖啡專業沖調用燕麥奶及全新維他奶希臘式乳酪系列等創新產品所補足,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均得到良好的初步反應。回顧期內,經營溢利下跌是由於全球供應鏈堵塞,導致物流及經常性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亦因而增加。 憑藉澳洲及新西蘭對維他奶產品的強勁需求,集團會繼續擴展當地在主要植物奶產品市場,亦會致力在該些市場成功建立維他奶植物性乳酪新產品業務。 新加坡 — 儘管新的維他奶鮮Plant+植物奶錄得增長,但業績表現不理想 維他奶於新加坡的業績表現在價格競爭加劇及豆腐產品業務商品化之下遭受挫折,儘管新的維他奶鮮Plant+植物奶產品系列錄得增長,但仍未能抵銷上述影響。收入以當地貨幣計算下降16%。經營溢利下降是由於銷售表現不理想,大豆價格、水電費用及營運開支上升,以及為推廣維他奶Plant +植物奶及豆腐業務的廣告和推廣支出增加所致。 集團正在提升其銷售執行能力及致力控制成本,希望能夠在定價及產品方面保持競爭力,亦繼續擴展在馬來西亞生產的維他奶Plant+植物奶產品系列。 菲律賓 集團與Universal Robina Corporation (URC)成立的菲律賓合營公司於上半年的表現亮麗。隨著2019冠狀病毒病限制措施放寬,當地生產開始復工,收入達雙位數字增幅。維他奶植物奶產品在菲律賓當地的植物奶產品市場現已取得14%的市場份額。 就二零二二/二零二三年度的下半年,集團將繼續增加於主要銷售渠道的知名度及供應,並同時為未來發展增強品牌價值。維他奶亦將憑藉在該市場推出新的一次性飲用裝及家庭裝產品的成功,繼續打入大豆、杏仁及燕麥等主要植物奶市場,帶動未來增長。 整體展望 中國內地業務仍然是維他奶最大的業務市場,同時亦是集團擴大業務規模的主要推動力。目前的先要任務是透過優化同店的銷售執行工作、推動全國性擴展及繼續以創新產品建立品牌價值,維持中國內地的盈利增長及人均消費。隨著以植物為本的產品繼續成為主流,集團對其他市場的可持續性表現亦保持樂觀態度。 詳情請參閱以下文件: 截至二零二二年九月三十日止之中期業績公告: 按此 圖片下載: 圖片連結 關於維他奶 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一間專注植物食品及飲品的生產及分銷商,總部設於中國香港。 自維他奶於 1940 年由羅桂祥博士創立以來,一直致力以各種高品質產品,以營養、美味及可持續發展作為開拓產品方針,從而推廣可持續的營養,並重視社會責任及致力回饋社會。目前,維他奶旗下產品行銷全球約 40 個市場,在中國 (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洲、新加坡及菲律賓均設有營運基地。 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00345.HK)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並獲納入多個指數類別,包括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 (MSCI) 香港小型股指數及恒生港股通指數,亦為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亞太指數 (DJSI) 成份股之一。 維他奶公司網站:www.vitasoy.com

新聞02

MoneyDJ新聞 2022-12-14 16:16:11 記者 賴宏昌 報導Yahoo Finance週二(12月13日)報導,Raymond James首席經濟學家Eugenio Aleman指出,美國1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顯示,這不再是「一項數據不能形成趨勢」論述,通膨率目前正處於明顯反轉向下的軌道。他預期,佔CPI約三分之一比重的住房價格將開始走弱,未來幾個季度通膨率下滑(disinflation)軌跡可能會進一步增強,這份CPI數據可能有助於防止聯準會(FED,見圖)過度緊縮貨幣政策。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投資組合模型構建部門主管Mike Loewengart指出,美國通膨若能維持現有趨勢,軟著陸的討論聲浪只會越來越響亮。 FED公布,2022年10月美國M2存量(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年增率報1.3%、創1995年5月以來最低,遠低於2021年2月的26.9%(史上最高)。 大摩曾表示,美國M2年增率領先CPI年增率大約16個月。 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BLS)週二公布,2022年11月CPI年增率(未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報7.1%、創2021年12月以來最低,遠低於6月的9.1%年增率(1981年11月以來最高)。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12月1日公布,美國10月個人儲蓄率(儲蓄佔個人可支配所得比重)報2.3%、創2005年7月(2.1%)以來最低(註:同時也是史上次低紀錄)。 美國10年期、兩年期公債殖利率差距被視為債券市場最可靠的美國經濟衰退預測指標之一,這項指標上週(截至2022年12月9日為止)平均值報-0.81個百分點、創1981年10月2日當週以來最低。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週一公布的2022年11月「消費者預期調查(Survey of Consumer Expectations, SCE)」顯示,近3成(29.4%)的美國消費者預期、未來3年物價將呈現下跌。 (圖片來源:聯準會)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新聞03

MoneyDJ新聞 2022-11-04 08:30:03 記者 郭妍希 報導聯準會(Fed)積極升息縮表令市場資金急凍、經濟成長趨緩,週四(11月3日)多家科技集團宣布瘦身,決定裁員並凍結人事。 英國金融時報、CNBC等外電報導,線上支付商務平台Stripe、叫車服務商Lyft 3日成為最新宣布裁員的科技企業,亞馬遜(Amazon.com)也說要凍結公司人事。另外,市場傳出,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在新老闆馬斯克(Elon Musk)的主導下,準備大砍將近一半員工。 Stripe執行長Patrick Collison 3日透過內部電子郵件向員工表示,該公司聘請了過多員工,計畫裁減14%人力(約1,000人),迎接「瘦身期」(leaner times)。他並表示,Stripe領導層對於2022年、2023年的成長展望太過樂觀,低估了經濟廣泛趨緩的可能性及影響。 Collison提到「頑固的通膨、能源震撼、上升的利率、減少的投資預算以及變稀少的新創贊助」,是科技企業面臨的諸多挑戰。 Lyft 3日也宣布裁員683人、相當於13%人力,以便降低成本。這是該公司最近幾月以來第二輪裁員。另外,Lyft打算出售汽車服務事業。Lyft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公告顯示,本輪裁員的重整及遣散費用將介於2,700~3,200萬美元。 亞馬遜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Beth Galetti 3日則對員工表示,公司本部將暫停招聘新員工,以便平衡雇用及投資、謹慎面對當前的經濟環境。她說,未來幾月人事將維持凍結,公司也會持續關注經濟變化、據此調整策略。 亞馬遜執行長Andy Jassy最近幾月都在積極降低公司費用。該公司已刪減倉儲空間、暫停部分實驗性專案,並關閉遠程醫療服務。Q3期間,亞馬遜全球人力僅年增5%至154萬人,Q2人力則睽違數年首度萎縮。 Fed一直對過熱的就業市場憂心忡忡。MarketWatch報導,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2日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貨幣政策會後對記者表示,「就業市場依舊極度吃緊.....維持失衡狀態。」他稍後又說,「就業市場非常、非常、非常強,真的很強勁。」 鮑爾暗示,他希望看到聘僱活動能大幅趨緩、失業率也得上升,Fed才會停止數十年來最為激進的升息循環。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8222寶一2023存股名單推薦, 8201無敵2023存股推薦dcard, 2474可成殖利率排行推薦ptt

OPEN445RE115EF5EE

 


2023凱基證券手續費低消 9940信義2023存股推薦ptt 6230尼得科超眾小資2023存股推2023豐農定期定額意思月退 2105正新台股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1304台聚2023存2023聯邦商銀定期定額證券最低 2355敬鵬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2107厚生高殖利率股票推薦

 

arrow
arrow

    e58tjez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